前些年,吸引力法则大行其道,一时间相关书籍大量涌现。
吸引力法则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,主要是因为操作简单,不必投入资金。书中大量引证伟人和名人的事迹与成功案例,也为吸引力法则添色不少。
吸引力法则的精华很简单,就是“心想事成”。有任何需求,只要一直想着,愿望就会实现。多梦幻,多美好啊!因此吸引力法则像宗教一般,成功吸引了大批信众。
问题是,吸引力法则就一定是对的吗?哪个赌徒不是想赌赢,可是为什么还是十赌九输呢?难道是不够虔诚吗?
客观来看,吸引力法则比较像是在激励人们往自己的目标奔去。这类型盲目的激励,是无法成功的,因为这只是原地踏步。
吸引力法则只是“心动”,要想成功还必须“行动”。
以理财来说明“心动”与“行动”。
小明想要成为大富翁,他要怎样实现这个愿望呢?
首先,小明必须要坚定这个目标,并且要将目标融入行为举止之中。在生活中,杜绝一切的浪费以及铺装与不实的开销。在工作上,认真努力展现实力,以便争取升职加薪的机会。
渐渐的,小明发现净资产有所增加,但是距离目标还很远。于是小明开始接触理财的书籍和资讯,了解如何更近一步的增加资产净值。
小明将存款从利率不到1%的储蓄户口转移到3.6%的定期储蓄户口,这样一来,在没有承担额外风险的前提之下,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。
随着理财知识的积累,小明还发现到5%的国家债券比定期存款带来更多的投资回酬,于是便转移部分的资金进来。
等到资本累积到一定的程度,小明开始可以承受一定的风险。于是便考虑投资基金与股票。但是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基金和股票要怎么做筛选,小明一时间陷入迷茫。于是小明专研投资策略,以便降低风险和提高收益。
若干年后,小明累积到相当厚实的资本后,考虑进军期货与外汇市场。这些年来投资过程中认识的伙伴给了他不少帮助,小明开始熟悉这类型高风险的投资,离目标又更靠近了。
一场金融风暴降临,小明的身家有一定程度上的缩水。不过一路上稳扎稳打的基础牢固,小明在短时间内又站了起来。最后,终于实现了目标。
投资路上如果只是空想,是不会带来回报的。考虑到通货膨胀以及机会成本,空想是会带来亏损的。
理财要趁早,趁早觉悟,趁早制定目标,趁早准备,趁早行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