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25日星期三

交易报告 ALAQAR

买入:RM1.28 @ 20210503,RM1.26 @ 20210615,RM1.24 @ 20210715

卖出:RM1.25 @ 20250624

IRR:6.13%

股价回报:-1.10%

股息回报:24.83%

总体回报:23.73%

看好100%的出租率,外加15年的长租期,是稳定的投资。

持股的这四年,唯一的发展就是收购了几个产业,但是看不到有带来业绩的提升。

这次召开的AGM + EGM,看到了一些毛病。

基金的产业都是租赁给KPJ这个自己人,但是基金去年六个产业租约到期了,却迟迟得不到续约。

延迟了超过一年,终于有五个产业将会续约,但是租金回报却比之前的还要少,即使产业的价值是上升的。

官方声称产业回报是6.25%,但是实际上摆了个障眼法,最高的租金回报只有6.11%。

股东大会上,公司基本上没有给出认真的回答,当询问具体的点时,只会用缓兵之计。

今年有7个产业租约要到期,虽然COO信誓旦旦说续约没有问题,但我对他的相信不足。

信息严重不对称,比如说续约五个产业,还有一个呢?

好在我股东大会前一天就脱售了所有股权,彻底解脱。

说回投资回报,还可以,只有股息,股价没有成长。

2025年6月24日星期二

MAGNI Q4

Q4 营收-3.1%,营业利润-21.2%,PBT-20.2%,PAT-18.1%

12M 营收+10.8%,营业利润+5.6%,PBT+8.3%,PAT+8.1%

业绩:12M服装的营收和利润占比分别为94.7%和98.4%。

业绩:Q4服装营收-3.3%,源于销售订单-。PBT-16.9%,源于营收-,股息-,汇兑损失。

业绩:包装营收-0.5%,源于销售订单-。PBT转亏,源于赔偿前董事经理和原料涨价。

业绩:12M服装营收+11.8%,源于销售订单+。PBT+8.5%,源于营收+,但汇兑损失。

业绩:包装营收-4.7%,源于销售订单-。PBT-55.6%,源于营收-、原料起价、其他收入-、赔偿前董事经理。

点评:应收账款几乎翻倍,严重影响现金流。

点评:若排除股息减少和汇兑损失,服装业务Q4的PBT还是略减。

点评:Q4核心净利-3.7%,12M核心净利+17.5%。

点评:净利的减少,源于生产效率-,越南劳力成本+。

点评:越南1~5越纺织品出口+9%,得益于中国的高关税。但是越南的关税也是问题。

2025年6月6日星期五

交易报告 UCHITEC

买入:2018-10-25 @ RM2.90

卖出:2025-6-5 @ RM3.10

持有:6年8个月

股价回报:6.52%

股息回报:54.07%

总回报:60.58%

IRR:9.08%

买入理由:公司的资本回退吸引了我的目光,这在马股很罕见。往后公司继续好好发展,基本面十分优秀,财务很健康。

卖出理由:公司的财报表现不理想,同时管理层也不按惯例给出业绩指引。虽然大部分是外部环境的问题,但是明知道未来可能表现不理想,所以还得先撤离。

2025年6月4日星期三

GENM Q1

Q1 营收-6%,调整EBITDA+13%,EBITDA+14%,PBT+59%,PAT+41.5%

营收:大马-7%,英国-7%,美国-3%,娱乐-6%,地产-7%,投资+15%

调整EBITDA:大马-11%,英国-25%,美国-22%,娱乐-15%,地产-27%,投资转盈

业绩:营收-,源于大马VIP生意-、英镑贬值(节日后英镑计营收持平)、美元贬值(营运表现+使得美元计营收+)。

业绩:汇兑收益RM50.4m(亏损RM130.0m)。若排除,调整EBITDA-12%。

业绩:大马调整EBITDA-11%,源于生意量-。赚幅为32%(33%)。

业绩:英国调整EBITDA-25%,源于营运和人员开支+。

业绩:美国调整EBITDA-22%,源于营运和人员开支+。

业绩:PBT+,源于调整EBITDA+、联号亏损-RM5.9m,但存款-使得利息收入-RM4.3m、再融资和新MTN的利率+使得融资成本+RM37.8m。

发展:20250501打算收购empire resorts,耗资USD41.0m,外带债务USD39.7m。

发展:与RAV的官司还在进行中,20250508的调解失败。

点评:若排除其他收益,业绩其实是退步的。

点评:从经营活动现金流表看得出来,公司属于资本密集类型,所以才会特地强调EBITDA。

UCHITEC Q1

Q1 营收-28%,营业利润-33%,PBT-30%,PAT-33%

业绩:美元计营收-24%,源于需求-。另外,马币升值,使得马币计营收-28%。

业绩:原料占成本54%,劳动开支32%,折旧与摊销5%。

点评:库存显著下降,看来未来的需求不看好。应收账款下降,还好有在同步。

点评:在中国有工厂,在贸易战是利空。主要市场在欧洲。

点评:管理层没有按惯例给出业绩指引,看来形势不妙。

点评:环比亚太营收-23%,美国-69%,欧洲持平。

点评:同比亚太营收-61%,美国-32%,欧洲-27%。

点评:有效税率为23.7%(20.0%),一个子公司享有税务优惠。中国子公司税务25%。

交易报告 FPI

买入:5-5-2021

卖出:4-6-2025

持有:四年一个月

买价:RM2.40

卖价:RM1.71

股价回报:-29.12%

股息回报:34.08%

总回报:4.97%

IRR:1.39%

武汉肺炎时期,FPI的业绩表现不错,同时股息也很大方,所以就买入了。

武汉肺炎之后,FPI的业绩就一般般了,原以为是一阵子的低潮,可是一直看不到起色。后来网络流传出台湾大股东兼大客户决定卖出全部股份,同时财报也显示与台湾大股东的生意往来也显著下滑,这些都不是好现象。

台湾大股东持股27%,如果用场外交易的方式换手也许不会对股价形成压力,但万一台湾大股东要在二级市场直接脱售呢?了解到大股东暂时还没有脱售,我决定要先行一步。

业绩在星期五闭市后出炉,台湾大股东计划脱售的消息也在那几日流传。因此,星期一就股价大跳水。我等了几天,确定股价没有回升的动力,就脱售了。

有人说,武汉肺炎时期,大家呆在家里,所以对音响的需求提升,所以带动了销量。因此,武汉肺炎之后,需求减少,公司的表现就自然逊色了。我不清楚是否是真的,只是过往几个季度的业绩表现实在令人不悦。

股东大会时候,老板略微有些闪烁其词,对一些股东的提问,以商业机密来推脱。至于财报,风格也很简略,只能知道个大概。在业绩不错的时候,这些都不是问题,然而在业绩不行的时候,这些行为看起都觉得可憎。

批判完公司,接下来,我也检讨我自己。首先,买入的时候是优秀的标的,这个没错。公司有派息,所以虽然股价失利,但把股息一起算,也有一点点微薄的收益,所以也没错。最错的,就是在公司展现出颓势的时候,给公司太多的仁慈了。我在退出方面,都期待给公司多一些时间,来扭转逆境。但是,如果公司的经营表现只是跟随周期走,那么没有什么扭转的可能。也许,只有巴菲特说过的,拥有坚固护城河的公司才可能扭转败局,或者连碰都碰不到败局的便。

最后,浓缩成一句话:没有坚固护城河的公司,露出颓势就要果断卖出。

2025年6月3日星期二

MAYBANK Q1

Q1 营收+4.0%,NII+0.8%,其他营运收入-26.8%,营业利润+4.9%,PBT+5.2%,PAT+1.8%

业绩:其他营运收入-,源于金融资产和负债未实现的估值亏损,投资收入-。

业绩:固定开支+2.3%,源于人员开支+1.7%、营销开支+26.5%、设立开支+3.8%。

业绩:管理开支-1.1%。成本收入比为48.5%(48.3%),成本+2.3%。

业绩:烂账拨备-17.9%,投资拨备-68.8%。

业绩:net credit charge-off rate为23基点(Q4为28基点),KPI为30基点以内。

点评:贷款损失覆盖为122.9%。GIL为1.27%(Q4为1.23%)。

点评:ROE未11.3%,符合KPI设定的11.3%门槛。

点评:放贷+3.2%(+5.3%)。NIM为2.04%(2.03%)。

点评:大马放贷+8.0%,海外-4.4%,新加坡+5.9%,印尼+0.8%,其他-16.7%。

点评:大马社区金融服务放贷+8.5%,抵押贷款+12.1%,信用卡+5.9%,车贷+5.3%。

点评:SME+3.5%,生意贷款+15.1%。企业全球贷款+6.3%。

点评:存款+5.1%(Q4为6.5%)。大马存款+4.4%,海外存款+6.4%。

点评:贷款存款比为90.9%(Q4为90.7%)。CASA比为36.6%(36.5%)。

点评:总资本比为17.96%(18.04%),流动覆盖比为135.7%(134.0%)。

点评:资本适足率14.88%(14.9%),净资金收入+2.3%。

点评:NIM过往五个季度在2.03%~2.06%,过往五年为2.04~2.44%。

点评:NOII+0.8%。保险PBT-27%,保单收入+270%,投资收入转亏。

点评:给出口商放贷资金占比1%,有200家。海外营收占比超过20%的则更少。

点评:来临大概率是降息周期,NIM承压。OPR-25基点,则NIM-3基点。

点评:公司成长似乎放缓,外部动荡影响商业活动。PB为1.2x时估值诱人。

2025年5月23日星期五

YTLREIT Q3

Q3 营收-5.04%,NPI-0.10%,PBT-9.59%,PAT-10.8%,实现利润+2.4%

9M 营收-0.81%,NPI+1.95%,PBT-8.91%,PAT-9.5%,实现利润-15.8%

酒店:Q3营收-7.84%,NPI-2.08%。9M营收-3.24%,NPI-2.03%

租赁:Q3营收+1.11%,NPI+1.55%。9M营收+4.40%,NPI+5.01%

营收:Q3大马+1.8%,日本-2.7%,澳洲-7.8%

NPI:Q3大马+2.0%,日本-1.7%,澳洲-2.1%

营收:9M大马+5.8%,日本-3.2%,澳洲-3.2%

NPI:9M大马+5.9%,日本-0.3%,澳洲-2.0%

业绩:Q3的PBT-,源于外币贷款的为实现汇兑亏损RM0.777m(收益RM5.895m)

业绩:借贷+使得马币和日元的利息开支+,但利率-澳币走势-使得澳币的利息开支-。

业绩:9M的PBT-,源于去年有为实现的租赁收入净值+RM26.057m。

业绩:为实现的汇兑收益RM11.220m(RM2.884m)。

业绩:若排除递延租赁收入,9M可分配收入为RM78.410m(RM79.339m)

酒店:澳洲酒店的营收和NPI+,源于娱乐和体育活动,但是澳币相对马币贬值。

酒店:入住率86.4%(84.2%)。ADR为354(343)。RevPAR为306(289)。

租赁:三家AC酒店装修后租金+。新收购的Strip酒店贡献。JW万豪续约起租金。

发展:自建的Moxy酒店耗资RM199m,目前已投入RM34m。只有3.8%是固定利率债务。

发展:三家AC酒店的装修在20250401完工。收购了Puchong的180房酒店,耗资RM40m。

财务:应收账款暴增,也许是新收购酒店的关系。现金-,源于去年有显著借贷。

财务:还有RM506m的举债空间。杠杆率43.1%(42.9%)。

点评:澳币相对马币的汇率下滑了12%,所以酒店业务用马币计呈现走跌。

点评:可惜Q3的业绩,受制于澳币和日元走弱。

点评:9M的业绩受制于汇兑变动,还有去年JW合约到期直接清偿完递延租金。

点评:Ipoh的酒店已经开业。20250428悄悄收购Puchong酒店。

点评:总体看来没有什么大问题,就是日本和澳元的走弱使得表现看起来比较差。

点评:如果不考虑汇率因素,应该成长是基本固定的,除了澳洲自营的酒店。

2025年5月22日星期四

PBBANK Q1

Q1 營收+10%,PBT+8.5%,PAT+8.2%

業績:NII+3.6%,源於NIM健康,貸款和存款+。

業績:NOII+18.9%,源於新收購LPI、投資和匯兌收益+。

業績:營運開支+5.1%,源於人員開支+。

業績:其他虧損為RM15.3m(收益RM236.4m),源於匯兌損失。

業績:若排除保險業務,NOII+8.3%。匯兌收入+31.6%。

業績:淨利潤+,源於營運收入+、聯營貢獻+、撥備-。

業績:總貸款相較上季末年化+5.6%,來自抵押貸款、租購融資和SME融資。

業績:本地貸款+6.3%,其中房貸+5.2%,分期付款+15.3%,商貸+7.0%。

業績:房貸的市占率為20.1%,分期付款為32.5%,商貸為32.0%。

業績:本地GIL為0.4%,行業為1.4%。損失覆蓋率159.9%,行業為91.2%

業績:縂存款相較上季末年化+3.5%。ROE12.4%,開支收入比35.0%,GIL0.5%。

業績:基金貢獻PBT的9.0%,市占率33.9%,市值RM97b。

業績:三個資本比率分別爲14.0%、14.1%和16.8%。

業績:貸款股本比為83.9%。

點評:NIM為2.19%(上季度為2.21%)。貨幣市場存款+52.9%,定存-1.6%。

2025年5月7日星期三

HARTA Q4

Q4 營收+15.3%,營業利潤轉盈,PBIT-10.4%,PBT-5.2%,PAT-24.3%

12M 營收+40.7%,營業利潤轉盈,PBIT+8.5%,PBT+24.7%,PAT+276.1%

業績:Q4營收+,源於銷量+9%、ASP+6%。

業績:營業利潤+,源於銷量+、營運效率+、ASP+,使得賺幅+。

業績:PBT-,源於非營運收入-。(去年關閉非核心工廠帶來一次性收益)

業績:12M營收+,源於銷量+40%。

業績:營業利潤+,PBT+,源於營收+、生產效率+,但其他營運收入-、匯兌收益-。

前景:美國對中國手套提高關稅有利於大馬手套生產商。

前進:依舊面臨供過於求,同時美國客戶在新關稅生效前大量采購中國手套。

發展:0423耗資RM6.7m買入醫療品分銷商Medico的70%股權。

點評:北美客戶的營收占比為56.5%(47.6%)。

點評:美國客戶趕在針對中國的手套關稅生效前囤貨,使得環比營收-17.2%,PBT-51.8%。

點評:產能利用率69%(Q3 86.0%),ASP+4%(QoQ)。

點評:預計Q1銷售雷同,產能利用率60~70%,下半財政年客戶消化完庫存才會有起色。

點評:八號厰所有產綫投產了,年產能50億只。

點評:九號厰產能為45億只,本財政年年底將會完成擴張。